手臂骨折
骨折: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。
一、如何快速判断是否骨折
1.肢体是否畸形。
2.肢体是否有功能活动障碍。
3.局部是否有骨檫感。
4.局部是否有明显的血肿或开放性。
二、如何紧急固定
1.将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,木板与上臂之间加垫。然后用布带固定骨折处上、下方。
2.屈肘悬吊前臂,再用三角巾或宽带布将上臂固定于上身。
三、注意事项: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包扎需注意,露出指端,以便检查血液是否流通。
烧烫伤
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,沸水、滚粥、热油、热蒸气的烧烫是常会发生的事。对某些烧烫伤,如果处理及时,就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。
救护措施
1. 脱离热源
2. 用冷清水冲洗20分钟或直到没有疼痛感觉时。
3. 轻轻擦干伤口用纱布遮盖,保护伤口。
4. 严重烧伤者,迅速拨打急救电话,送医院。
5. 不随便涂药,不随便挑开水泡。
高热惊厥
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,体温升高>=39℃时发生的惊厥,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。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,双眼球凝视、斜视、发直或上翻,伴意识丧失。各年龄期(除新生儿期)小儿均可发生,以6个月至4岁多见。
如何控制?
1. 让幼儿平躺在坚实的平面上,侧卧或头偏向一侧,在口腔内放置毛巾防止舌头咬伤。
2. 保持呼吸道通畅,如解开衣领、裤带。
3. 用手指捏、按压患儿的人中、合谷、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,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,不搬动患儿,不强掰幼儿四肢。
4. 降温。在前额、手心、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。
5. 送往就诊。
鼻出血
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,可由鼻部疾病引起,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。鼻出血多为单侧,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;出血量多少不一,轻者仅为涕中带血,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,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。
如何快速止血
1. 保持镇定,不要惊慌。
2. 将孩子的头前倾(忌后仰)
3. 用手指按压出血侧鼻翼5-10分钟,向内上方用力。
4. 中途不要将按压的手拿开。
5. 不要自行向鼻内塞东西。
中暑
在酷热环境下,人体无法散发体内过量的热而导致体温上升称为中暑。
急救五步法:
1. 搬移:迅速将中暑患者抬到通风、阴凉的地方,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,松开脱去衣物。
2. 降温:中暑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,可用50%酒精、白酒、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,然后用电风扇吹风,加速散热,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,当体温降至38℃以下时,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。
3. 补水:中暑患者有意识时,可用一些清凉饮料,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镇饮料,否则会造成呕吐、腹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4. 促醒:中暑患者若失去知觉,可掐人中、合谷等穴,使其苏醒,可同时进行刮痧急救。
5. 转送:对于重症中暑病人,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。搬运病人时,应用担架运送,不可使患者步行,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,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、枕后、胸口、肘窝及大腿根部,积极进行物理降温,以保护大脑、心肺等重要脏器。
扎刺的处理办法
1. 用自来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伤口。
2. 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、拔出来,不应有残留。
3. 挤出淤血,用酒精消毒伤口。
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,应送医院处理。
挤伤的处理
1. 若无破损,可用水冲洗,进行冷敷,减轻疼痛感。
2. 若有出血,应消毒、包扎、冷敷。
3. 若指甲掀开或脱落,立即送医。
扭伤的处理
1. 立即停止活动,让幼儿坐下或者平躺休息,将扭伤部位的衣服或鞋带解开。
2. 24小时内用凉毛巾或者冰袋冷敷伤处15到30分钟,冷敷3-6次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。
3. 24小时后改热敷,加速血液循环。
4. 冷热敷顺序不可颠倒,否则会加剧肿胀,不易恢复。
注意:扭伤后,不可用力按摩揉搓,以免加重损伤。
鼻腔异物的处理
1. 深吸一口气,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,用力擤鼻,异物即可排处。
2. 若异物未排出,应马上去医院处理。
注意:不可用镊子等物夹取圆形异物,可能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,甚至落入气管,危及生命。
眼内异物的处理
1. 让幼儿轻轻闭上眼睛,切不可揉搓眼睛,以免损伤角膜。
2. 沙粒等异物附在眼结膜表面时,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,轻轻拭去。(教师清洁双手后,才能为幼儿处理)
3. 若异物不能取出,应立即送医。
耳内异物的处理
1. 耳内非生物异物和水时,可用倾斜头、单腿跳跃的动作,将物品跳出。
2. 如果是小昆虫,可用强光接近幼儿外耳道,或吹入香烟的烟雾将小虫引出来。
注意:不能用小棍桶、镊子夹,否则容易损伤幼儿外耳道和鼓膜。
如果试过各种办法,仍不能取出异物,应立即就医。
气管异物的处理
1. 拍背法。让幼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,头朝下,托其胸,拍其背部,使幼儿吐出异物。
2. 催吐法。用手指伸进口腔,刺激舌根催吐,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。
如若仍不能取出,立即就医。
咽部异物的处理
1. 咽部异物以鱼刺、骨头渣、瓜子壳、枣核等较为多见。异物多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,引起疼痛,吞咽时疼痛加剧。
2. 咽部异物最好用镊子取出,切不可用大口吞饭的方法,否则容易使异物越扎越深,出现危险。
3. 若无法取出,应立即就医。
头部摔伤的处理
1. 出血时,马上用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,以达到止血目的,并及时送医。
2. 摔伤后未出血,教师要对幼儿24小时密切观察,如出现以下情况,立即就医。
(1)受伤后,有恶心、呕吐的现象。
(2)受伤后,有意识丧失的现象,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状态。
(3)头部剧烈疼痛。
(4)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。
(5)有抽风、麻痹、言语障碍等症状。